O2

藝行研究員

袁曉嵐

藝術範𤴆 : 戲劇

「在母親和兒女的關係互動中,母親有什麼轉化和學到什麼? 」

曉嵐關心母親的情感都埋伏在問題裡,她想像的「互動」、「轉化」和「學到」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她盼望母親的「轉化」,成為了自身行動中的「轉化」!她「學到了」的又是否種下更大的「問題」,想像如何去推動母親也如是「重新學習」的可能,只有曉嵐才能知道:挪移「問題」和行動抉擇與體驗間,不斷調整著的「互動」導航,揭開很不一樣的方位?

曉嵐提出的問題是:「在母親和兒女的關係互動中,母親有什麼轉化和學到什麼? 」

曉嵐關心母親的情感都埋伏在問題裡,她想像的「互動」、「轉化」和「學到」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觀看曉嵐的藝行錄像,在床上沿著母親的衣裙戰戰兢兢的走過,既似一步一驚心,試圖找到點點靠近的方位,當真的靠近那刻,究竟又是怎樣的發現?私密和疏遠之間的遊離,似乎正是曉嵐最想抓住,深入研究的課題⋯⋯

細看她挑出的四幅照片,如幻如夢,過去和當下,同時熒繞於曉嵐對母親的時間聯想裡。濃厚的顔色下,回望懷緬舊時的照相中人物,在停頓了的塑膠玟瑰花影中,想起躺在床上凝視天花板和圍簾的突然空寂感覺,掛在牆上那剛出嫁的母親婚紗照,突竟多少是借昔日未知的朦朧,追蹤自己未知的將來日子?

旁觀的,怎會有答案?一切,似乎都成為建築問題的跑道,給「床位」和「衣履」裝置更準確的感應系統,釐清在母親身旁長期關注著的脈搏⋯⋯

應是這麼近,卻又是那麼遠的距離,可「互動」的關係,本來就在咫尺之隔!為何它變成一個問題?為什麼需要那麼的一個問題,去重整本應親蜜的關係?

當曉嵐談及當上侍應生的體驗,成為一條貼身的路徑嘗試去理解母親曾身處的環境,那是好不簡單的心事?行動本身,她其實早在生活中開始了重要的「藝行研究」了!也透過行動,已默默「轉化」著自己的心脈!至於「學會」了多少,似在乎於行動中的心事而已⋯⋯

她盼望母親的「轉化」,成為了自身行動中的「轉化」!她「學到了」的又是否種下更大的「問題」,想像如何去推動母親也如是「重新學習」的可能,只有曉嵐才能知道:挪移「問題」和行動抉擇與體驗間,不斷調整著的「互動」導航,揭開很不一樣的方位?

也許,母親和女兒的角色很奇妙!昨天中秋,看到已57歲的妹妹擁抱比她高出一個頭、正在大學讀書的女兒,成為一個很美的場景!也首次見妹妹穿上許多顔色的「中國式祺袍上衣」,突然的感覺:人如何在不同時候,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相處很重要!究竟是長大了女兒,還是仍擁抱著兒時情結的「自己」,把母親的眼光和轉化著的眼前光景,繼續拉上拉落,成就著二者間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

妹妹的母親也在場,三個女人迴異的身體狀態,三個時代,突然牽起很不一樣的扣環,各自一邊又超越了自身,同時又依偎著筋骨裡長久相連的、弔詭的、不理性血脈,各自執著眼下的「實相」⋯⋯

她們之間,究竟又有過怎樣的「互動」、「轉化」和「學到了」的東西?於我,看到曾當上七年「繼母角色」的她,那刻已八十多歲的身體,一直在萎縮著,聲音開始迂迴在斷續之間,驕傲的談著她自建的醫療紀錄和事跡。「建樹」的慾望,從沒有因年長而停止!才二十歳,跟著父母步伐唸建築學的孫女兒,因疫情回港,正忙於在網上上課的她,那美國教授的聲音,和祖母的「吃藥故事」,突然似時空交錯,拼出很有趣的畫面⋯⋯

此間,不知曉嵐的母親正在做著什麼?生活的場景,究竟一直循著怎樣的思路轉化著?互動著?又或是,大家一直都默默學會了一點點,不多不少的!

何應豐/二零二零年十月二日

曾就讀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後升讀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其後修畢一年制專業形體戲劇青年訓練課程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主辦) 和兩屆「心體一技」表演研習課程2016-17,2018-19(吳偉碩為策劃和導師)。

文字創作方面包括原創劇本《劇本》曾入圍影畫戲劇團主辦的第三屆青年編劇劇本寫作計劃六個優秀劇本之一,其後以劇本《我的50呎豪華生活》獲第七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

個人創作作品曾入選莫比斯環圓創作公社 Creative Lab 7 《#想家的 100 種方式》台北關⻄駐地徵件計畫 (2019),個人演出《猶在「Ex. Box」》發表於台北小劇場學校,演出《不是海鷗》發表於台北藝穗節(2018)。 2020年曾參與Folded Paper Dance and Theatre跨文化劇場《Soundbody 1》的創作舞者。

策展方面,與台灣藝術家許家禎、澳門藝術家聯合策劃和創作三地展覽《三點透視》(2019),展覽曾於台北、台中、台南和澳門展出。曾為展覽《懸浮邊界》(2017)策展人和參展藝術家展覽曾在台北和台南展出。

行動研究記錄

一個以 「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 為核心對象的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甚麼計劃?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對象的藝術行動研究與實踐計劃。計劃由2020年10月啟動,一直至到2021年12月完結;在第一階段我們會邀請100位香港媽媽參與「繪。話」自己 – 母親工作坊,讓媽媽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各位媽媽的分享亦將會是計劃中非常重要及珍貴的部分。

整個計劃以母親工作坊為起點,同時亦邀請了15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在完成收集100位媽媽的故事後,藝術家們會透過這些故事,融合他/她們的研究與實踐,再把故事以不同的藝術方式展現出來。

由媽媽分享故事的一刻開始,藝術家們便與她們一起體驗一個完全屬於母親的旅程;當中的創意互動網站、紀錄電影、書籍出版、公眾論壇以及明年12月舉行的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主題的藝術行動展覽,將更立體多元的把「香港母親」的故事帶到大家眼前。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2020 Ho Bit Goon & tHINKING bOX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2020 Ho Bit Goon & tHINKING bOX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