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故事

O10

任職航空服務員
33歲

有一個兒子

身體印記

瀏覽請向下滑

金錢的重擔、感情的問題

如果可以選擇逃避?

珍而重之而來的兒子

如果可以去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

最自在是做回自己

成長住處

家中的孤獨感

為家人多於為自己

家庭樹

強大的母親

聰明的妹妹

與丈夫家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今昔對話

在心中收藏了
童年的自己

童年其實是多麼的快樂!

「繪。話」紀錄

身體印記
成長住處
家庭樹
今昔對話

給母親的信

對母親的故事有回應?把你的想法告訴母親吧!

給母親們的信
- 請點擊觀看 -

《如花。如水。如母》策展人何應豐經歷了各位母親的「繪。話」和藝行研究員的回應體驗後送出的「信」⋯⋯

藝行研究員謝茵給九位母親的信
16.11.2020

藝行研究員與母親之間的對話空間

以下回應空間只限研究員與母親登入留言

5 Comments
最舊
最新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回應
黎振寧 Dick

給母親的你 給我的母親
離家出走
媽媽 你有過離家出走
那是一個晚上,在我可能是七八歲時,
我沒有聽到吵架聲,不知原因,你背著五弟就離開了家門。
只知家中氣氛變得凝重了。
不記得父親在不在,因為他的工作是兩三天才回一次家的。
到了半夜前,母親你回家了,一切如常,你如常地忙碌做家務。
媽媽 我想問你離家去了哪裡?
離家做了什麼?
有見什麼人嗎?
為什麼離家呢?
噢,因為我聽了你的母親離家出走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的母親也有離家出走的經驗。
我自己沒有離家出走,卻有身心離家的狀態。
不知漂浮到哪裡。
媽媽 那夜 你是漂到哪裡呢?

最後修改 2 years ago by 黎振寧 Dick
Mother 010

多謝你 Dick!! 我睇完你回覆,都已忘記了原來我也有向你們提及到母親曾帶著我們離家的事😂原來你也有經歷過,很喜歡看你寫的這篇文章,令我能感受到你當時的感受

黎振寧 Dick

遲些待我找到母親離家出走的詳情, 再和你分享。我的媽媽突然變得成我的追查對象。
我有一個研究題目是關於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的精神力量,你以前家中或現在家中,有沒有一個地方是好代表上一代留下來的精神力量?例如神台呀,放滿家庭照的柜呀,令你覺得那位置很神聖,家人會供奉,或好在意那小地方的整潔??又或每年一些節日的祭祀習慣,你是有延續的??

最後修改 2 years ago by 黎振寧 Dick
謝茵

你好嗎?我時常會想起妳說:
很喜歡現在不用花心思在外在形象的自己,也不用介意別人的眼光。
那種輕鬆的狀態,令我印象最深刻!
那天用三小時分享了三十多年的點滴,像水滴一樣,緩緩落下,它並不是透明的,重量、大小不一,
落下後的聲音也不一樣!

2D6526DC-64FC-432A-819A-FF9492C80CA3.jpeg
謝茵

11歲時,母親送給即將讀寄宿學校的我,不知不覺,「它」到現在已陪著我走過了幾十年的歲月,一直默不作聲。這段時間再重聽每一位母親的身體故事,內裡有不同的物件經過她們的生命旅程,讓我也有機會再次面對「它」,訴說過往的經歷和母親那些年對我的寄望,「它/她」早已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C88C6BB4-9338-4B60-8DCC-B2D390837A98.jpeg

連繫的藝行研究員

母親的「繪。話」故事 — 全紀錄列表

對母親的故事有回應?
把你的想法告訴母親吧!

給母親的信

1. 我同意提供以上的所需資料,並確認所提供之資料均正確無誤。2. 基於研究上的需要,網站將作出適當的篩選及刊登合適的內容。未經錄用之內容則不作另行通知。3. 網站持有人保留刊登、刪修、移除稿件內容之權利。4. 我確認我所提供的資料、圖文、照片、影片等內容,均為我本人製作或拍攝,或擁有其版權,並無侵害他人的權利。如有違反之虞,本網站持有人會立即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追究的權利。5. 我同意所提供的所有內容會用作一切有關《如花。如水。如母》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包括但不限於資訊發放、聯絡、身份核實、處理查詢、數據統計、藝行研究及實踐及推廣等範疇,並不限於網站、書藉、電影及其他社交平台等媒介。6. 所有提供的內容均為無償授權。7. 所有個人資料將於《如花。如水。如母》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完成之後銷毀。 8. 我所提供的資料受到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查詢。

一個以 「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 為核心對象的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甚麼計劃?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對象的藝術行動研究與實踐計劃。計劃由2020年10月啟動,一直至到2021年12月完結;在第一階段我們會邀請100位香港媽媽參與「繪。話」自己 – 母親工作坊,讓媽媽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各位媽媽的分享亦將會是計劃中非常重要及珍貴的部分。

整個計劃以母親工作坊為起點,同時亦邀請了15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在完成收集100位媽媽的故事後,藝術家們會透過這些故事,融合他/她們的研究與實踐,再把故事以不同的藝術方式展現出來。

由媽媽分享故事的一刻開始,藝術家們便與她們一起體驗一個完全屬於母親的旅程;當中的創意互動網站、紀錄電影、書籍出版、公眾論壇以及明年12月舉行的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主題的藝術行動展覽,將更立體多元的把「香港母親」的故事帶到大家眼前。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2020 Ho Bit Goon & tHINKING bOX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2020 Ho Bit Goon & tHINKING bOX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如花。如水。如母》策展人何應豐

經歷了各位母親的「繪。話」和藝行研究員的回應體驗後送出的「信」⋯⋯

給40位母親們的信一:

「點」與「觸」

給40位母親們的信二:

「線」與「結」

給67位母親們的信:

重新學問

母親印記

【母親印記】系列是「2021瘋子影話」回應《如花。如水。如母》一百位母親「繪。話」紀錄給母親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