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故事

O21

專業人士
44歲

兩個女兒

身體印記

瀏覽請向下滑

因經期不穩定而生的煩惱

如何可以改善身體的狀況?

孤獨的感覺?

成長住處

看電視的週末時光

一家四口在廚房中的回憶

把窗戶當成門的趣事

家庭樹

生命之源來自婆婆
卻不太熟識婆婆

上兩代的故事延伸出來的點點滴滴

出生自兩個地方卻相遇的緣份

今昔對話

關於愛的傳遞

過去能造就成為一個好媽媽的課堂

「繪。話」紀錄

身體印記
成長住處
家庭樹
今昔對話

給母親的信

對母親的故事有回應?把你的想法告訴母親吧!

給母親們的信
- 請點擊觀看 -

《如花。如水。如母》策展人何應豐經歷了各位母親的「繪。話」和藝行研究員的回應體驗後送出的「信」⋯⋯

藝行研究員與母親之間的對話空間

以下回應空間只限研究員與母親登入留言

訂閱
Notify of
4 Comments
最舊
最新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回應
黎振寧 Dick

A letter to you as mother. A letter to my mother.

Scan my memory about my mother’s warm energy.
Loudly laughing.
But sometimes it is like wearing a high volume headphone.
Breakfasts were well prepared but no choice.
Soup from refrigerator will be heated again when I were late home.
Thick cover will appear in December automatically.
She asks me what daily news happened.
She bought many socks for me when the socks were on sale.

When I was a kid, I liked to lie down on the thick cover when my mother were stitching it.
Sunshine came on the cover.
Warm.
Warm my whole life.

謝茵

你好嗎!你給我留下了一個難忘的冬天,也讓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多倫多的冬天,人生中第二次與媽媽吵架,在眾多親戚面前我第一次不給媽媽面子,現在想起也心有餘悸!女兒未出世之前,印象中很少和媽媽有深入的溝通,我很小就住寄宿學校,關係一直比較疏離。大家點到即可、心照不宣的關係一直相處至我的小朋友出世,我們的關係被逼改變,她的更年期遇上我成為新手媽媽,關係非常緊張!印象裡負面情緒、吵架、溫馨的畫面彼此交疊拼綴,可能只有這種被動的拉扯、打破才能在關係裡再發芽,成為新的模樣⋯⋯

黎振寧 Dick

Hi Sherry, my partner Xie Yin made some drawings for you when we listened again your story. Enjoy the drawings and thanks again your life story.

DB98784D-8E6C-4CF6-B20B-18274800F914.jpeg
謝茵

11歲時,母親送給即將讀寄宿學校的我,不知不覺,「它」到現在已陪著我走過了幾十年的歲月,一直默不作聲。這段時間再重聽每一位母親的身體故事,內裡有不同的物件經過她們的生命旅程,讓我也有機會再次面對「它」,訴說過往的經歷和母親那些年對我的寄望,「它/她」早已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374F097A-473C-4D3D-AC44-AD800954A61C.jpeg

連繫的藝行研究員

母親的「繪。話」故事 — 全紀錄列表

對母親的故事有回應?
把你的想法告訴母親吧!

給母親的信

1. 我同意提供以上的所需資料,並確認所提供之資料均正確無誤。2. 基於研究上的需要,網站將作出適當的篩選及刊登合適的內容。未經錄用之內容則不作另行通知。3. 網站持有人保留刊登、刪修、移除稿件內容之權利。4. 我確認我所提供的資料、圖文、照片、影片等內容,均為我本人製作或拍攝,或擁有其版權,並無侵害他人的權利。如有違反之虞,本網站持有人會立即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追究的權利。5. 我同意所提供的所有內容會用作一切有關《如花。如水。如母》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包括但不限於資訊發放、聯絡、身份核實、處理查詢、數據統計、藝行研究及實踐及推廣等範疇,並不限於網站、書藉、電影及其他社交平台等媒介。6. 所有提供的內容均為無償授權。7. 所有個人資料將於《如花。如水。如母》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完成之後銷毀。 8. 我所提供的資料受到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查詢。

一個以 「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 為核心對象的藝行研究和實踐計劃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甚麼計劃?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對象的藝術行動研究與實踐計劃。計劃由2020年10月啟動,一直至到2021年12月完結;在第一階段我們會邀請100位香港媽媽參與「繪。話」自己 – 母親工作坊,讓媽媽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各位媽媽的分享亦將會是計劃中非常重要及珍貴的部分。

整個計劃以母親工作坊為起點,同時亦邀請了15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在完成收集100位媽媽的故事後,藝術家們會透過這些故事,融合他/她們的研究與實踐,再把故事以不同的藝術方式展現出來。

由媽媽分享故事的一刻開始,藝術家們便與她們一起體驗一個完全屬於母親的旅程;當中的創意互動網站、紀錄電影、書籍出版、公眾論壇以及明年12月舉行的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主題的藝術行動展覽,將更立體多元的把「香港母親」的故事帶到大家眼前。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2020 Ho Bit Goon & tHINKING bOX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2020 Ho Bit Goon & tHINKING bOX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如花。如水。如母》策展人何應豐

經歷了各位母親的「繪。話」和藝行研究員的回應體驗後送出的「信」⋯⋯

給40位母親們的信一:

「點」與「觸」

給40位母親們的信二:

「線」與「結」

給67位母親們的信:

重新學問

母親印記

【母親印記】系列是「2021瘋子影話」回應《如花。如水。如母》一百位母親「繪。話」紀錄給母親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