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請向下滑
《如花。如水。如母》策展人何應豐經歷了各位母親的「繪。話」和藝行研究員的回應體驗後送出的「信」⋯⋯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對象的藝術行動研究與實踐計劃。計劃由2020年10月啟動,一直至到2021年12月完結;在第一階段我們會邀請100位香港媽媽參與「繪。話」自己 – 母親工作坊,讓媽媽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各位媽媽的分享亦將會是計劃中非常重要及珍貴的部分。
整個計劃以母親工作坊為起點,同時亦邀請了15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在完成收集100位媽媽的故事後,藝術家們會透過這些故事,融合他/她們的研究與實踐,再把故事以不同的藝術方式展現出來。
由媽媽分享故事的一刻開始,藝術家們便與她們一起體驗一個完全屬於母親的旅程;當中的創意互動網站、紀錄電影、書籍出版、公眾論壇以及明年12月舉行的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主題的藝術行動展覽,將更立體多元的把「香港母親」的故事帶到大家眼前。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給母親的你 給我的母親
從來,母親你就告訴我身體與大自然及精神力量的經驗。
你說,晚上睡覺不可張開口,否則蜘蛛會爬入你口。
你說,突然起的橫風橫雨,不可對天指罵,否則咀會歪。
你說,不可弄斷四腳蛇的尾巴,否則,牠的尾巴會鑽入你耳洞內。
你說,如果你把皮球不小心踢到神台櫃,必須上香斟茶認錯,才可繼續保你平安。
有很多時,生眼瘡,你說要把阿嫲的舊衣衣尾的直角去拮眼瘡。
又或,生病了不好,把阿嫲的舊衣放枕頭下,便好快好返。
其實,我沒有懷疑,今天我做的一些行為創作,我才感受及觸摸到一些物料或環境本有的精神力量。
今年年初,我剛巧在家,那天中午,爸爸又再暈倒,我見到你第一時間去神台上香,向爺爺嫲嫲的相呼叫爸爸的名字。
那是一種從內在向外的力量召喚。
上年我在外地,穿上了嫲嫲的一件夏衣,進行了一個行為作品。
我回想起來,那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承吧。
你好嗎!有一日在灣仔為女兒添置冬裝,青春期的她應該不太願意在我面前表現自己的眼光和喜好,那我便開始介入去設計她的形象,我喜歡簡約、中性的打扮,她也喜歡我的選擇,那刻應該是我第一次自覺地認知到,通過分享美讓她知道我是怎樣的人!自那天開始,和女兒逛街時都很享受一起討論她的和我的女性形象是怎樣慢慢形成的。
11歲時,母親送給即將讀寄宿學校的我,不知不覺,「它」到現在已陪著我走過了幾十年的歲月,一直默不作聲。這段時間再重聽每一位母親的身體故事,內裡有不同的物件經過她們的生命旅程,讓我也有機會再次面對「它」,訴說過往的經歷和母親那些年對我的寄望,「它/她」早已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