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請向下滑
《如花。如水。如母》策展人何應豐經歷了各位母親的「繪。話」和藝行研究員的回應體驗後送出的「信」⋯⋯
《如花。如水。如母》是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對象的藝術行動研究與實踐計劃。計劃由2020年10月啟動,一直至到2021年12月完結;在第一階段我們會邀請100位香港媽媽參與「繪。話」自己 – 母親工作坊,讓媽媽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各位媽媽的分享亦將會是計劃中非常重要及珍貴的部分。
整個計劃以母親工作坊為起點,同時亦邀請了15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在完成收集100位媽媽的故事後,藝術家們會透過這些故事,融合他/她們的研究與實踐,再把故事以不同的藝術方式展現出來。
由媽媽分享故事的一刻開始,藝術家們便與她們一起體驗一個完全屬於母親的旅程;當中的創意互動網站、紀錄電影、書籍出版、公眾論壇以及明年12月舉行的一個以「二十一世紀香港母親」為主題的藝術行動展覽,將更立體多元的把「香港母親」的故事帶到大家眼前。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給母親的你,給我的母親
關於家中神台的幾段回憶:人
每次祭祀完,我會第一時間問母親,可以吃神台上的豬脷或燒賣嗎?我凝視那祭祀食物做就了我凝視街上店舖食物的習慣。
在家中和兄弟玩踢波,總幾次不小心踢向了土地公,我們也慣了自己走向祂面前懺悔。
我會替母親買神台燈,有初都是尖頭的,後來是轉了圓頭的,究竟有什麼分別呢?
你說晚上家中關了燈,那神台的紅光映照全屋,很恐怖,但那是我晚上要去夜尿的明燈,不用開燈騷擾各人好夢。
家中的神台是三層的,我是最近訪問母親,才認識每一層神台內安放的什麼神明祖仙,也揭露了母親少提的生育經歷。